最新研究表明,慢性疼痛緊隨心腦血管疾病之后,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和造成醫療負擔的重要疾患,慢性疼痛對患者的消化系統、運動系統、免疫系統都會造成影響,而且神經疼痛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低于正常人,他們往往會放大疼痛感,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一般來說,如果疼痛持續時間大于3個月,對人體產生一系列負性影響,就屬于“慢性疼痛”。神經疼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疼痛,目前在我國大約有9000萬的神經疼痛患者,普通人群中神經疼痛的發病率高達8%,其中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等較為常見,患者會出現電擊、灼燒、針刺、撕裂這樣的劇烈疼痛。
天津大學新城醫院疼痛科綜合多種方法治療神經疼痛,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目前,治療疼痛的方法主要有:
合理使用止疼藥。聯合應用多種鎮痛藥物,不僅可以將藥物的副作用降到最低,而且可以將藥效發揮到最高。
神經阻滯治療。疼痛感是由神經傳導的,阻滯疼痛部位的神經可使病人達到無痛或基本不痛。
微創介入治療。以精確定位穿刺技術為基礎,針對疾病病灶或靶點進行病因治療。比如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腰腿痛,可通過特殊穿刺技術消除壓迫神經的突出物,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鎮痛效果。 椎間孔鏡技術。椎間孔鏡下椎間盤摘除術是針對性切除突出椎間盤碎片、減壓神經根的直接技術,對于持續或反復發作根性疼痛、根性疼痛重于腰痛、嚴格保守治療無效等情況的患者,可以起到積極的治療效果。
神經調控技術。對傳導或感知疼痛的責任神經進行中樞或外周調控,常用微電刺激或持續藥物輸注(灌注系統)的方法治療頑固性嚴重疼痛,可獲得滿意療效,常用于中樞痛、幻肢痛、癌痛等各種頑固性疼痛病人。脊髓電刺激神經調控技術是目前國內外各種慢性頑固性疼痛有效的治療方法,將電極植入目標脊髓背側,實施程控刺激,減弱或增強從外周向中樞系統的神經沖動,抑制痛覺信息的接收,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專家介紹
更多+